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孙瑞哲:品牌建设其形在“牌”,其神在“品”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8-02-01 评论(0)

    在2017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的致辞
    孙瑞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2018年1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共聚文化古邑、丝绸之府——余杭,参加2017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各位为行业发展所做的支持与努力表示感谢!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纺织服装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时尚、绿色是应有之义,强化品牌建设是必由之路。如何开展品牌建设是当下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以“创新引领发展,品牌成就价值”为主题,聚焦创新这一第一发展动力与品牌这一重要价值来源,是很好的切入点。
           从国务院启动消费品“三品战略”专项行动,到“中国品牌日”正式设立,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工作正受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关注,行业品牌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行业企业深入推进产品结构、产能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44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名单中有6家纺织服装企业上榜。一些企业在品牌市场化与全球化布局中取得了不错进展,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并购、合资及参股等方式,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与认可度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也是行业开展品牌工作的大环境。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行业强化品牌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使得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内涵日渐丰富、消费结构更加多元。消费者对品质、体验、文化的需求正快速提升。满足市场需求,形成有效供给,要求企业必须强化品牌建设。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落到品牌工作上表现为我们需要突破的现实瓶颈。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供给瓶颈,产品供给同质化倾向较重,供需匹配存在错位,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二是创新瓶颈,行业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没能很好形成现实能力以满足消费需求;三是文化瓶颈,行业企业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与推广程度不高,对消费市场培养力度不够,在提升消费体验、建立情感共鸣等方面有待加强;四是生态瓶颈,知识产权侵权、假冒伪劣、赊销赖账等个别现象对产业生态、市场环境、产业链协同造成了一定破坏,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尚需强化。
          品牌建设的核心关切是品牌价值。在新形势下,就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分享以下四点思考:
    一、优化产品品质,是提升品牌价值之基石。
         品牌价值的核心是产品。目前,消费需求由以“物美价廉”为代表的朴素生活消费需求,转变为以“科技含量”、“时尚风格”和“绿色环保”为代表的科技、时尚、绿色的消费需求,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是行业努力的方向。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研发,提高相关成果在产品中的应用;不断开发高性能、多功能、高性价比、生态化的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要强化时尚设计,促进纺织工艺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流行趋势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不断细分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
    二、推进模式创新,是提升品牌价值之端口。
        场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娱乐经济广泛渗透,新模式已成为品牌价值的重要端口。企业应该依托核心资源,开展模式创新。要深化大数据、AI、VR等技术与时装秀、电子商务、量体裁衣等场景的结合,提升服务体验,增加品牌流量;要深化社交媒体应用与IP跨界合作,培养消费族群,提升品牌粘性;要深化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化生产与运营,开发智能化产品与服务,发展C2B、共享经济等模式,形成平台品牌。
    三、树立文化自信,是提升品牌价值之源泉。
        要明晰品牌定位,以企业文化为基点,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发掘、研究与应用,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民族文化与大众潮流的交互升华;另一方面,挖掘当下流行元素与二次元等亚文化的价值,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市场价值,以文化自信构筑时尚话语权。
    四、深化社会责任,是提升品牌价值之根茎。
          无责任则无品牌,有责任更有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排污许可制度开始全国推广。最近这几件大事反映出责任资产化已经进入快车道。适应新变化,企业要深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不断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和方法,不断发掘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与内涵;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品牌建设中,建立负责任的研发体系、采购体系、生产体系、物流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牌建设其形在“牌”,其神在“品”。立“品”,就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科技产业、绿色产业和时尚产业的行业新定位,不断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