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素有“纺织之乡”的历史传统,柯桥一带自古便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美誉。为了深度挖掘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优势,探索纺织机械发展新模式,26日下午,在2021年首届绍兴国际纺织机械智能制造展览会现场召开了纺织机械智能制造高峰论坛,论坛由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以“智能纺织 赋能未来”为主题。
巴基斯坦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侯赛因·海德(视频),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祝宪民,新昌智能纺机印染装备行业协会顾问、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教授胡旭东,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瑞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伟强就相关话题作了主题报告;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林郁,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功研究院机械设计部王剑浪,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永法等进行了技术交流。
主题报告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祝宪民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祝宪民指出,纺织机械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智能制造发展推动了纺织工业的进步。
那么,什么是智能制造呢?祝宪民认为,作为装备来讲,只有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功能的制造装备才能称之为智能制造装备。他说,比如,棉纺并条机为保证棉条质量曾经研制的匀整机构采用铁炮+信号延迟,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调匀整并条机面世。棉纺并条机就是典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它在喂入端(有些还在输出端)检测棉条单位重量数据及各级罗拉的速度,由控制器分析、决策,对驱动器发出指令,调整主牵伸区的牵伸比,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祝宪民介绍,智能制造发展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他说,如今智能化在纺织各细分领域也都有应用,并举例说明了智能化在纺丝、纺纱、机织、针织、印染和服装等领域的应用。
那么,智能化该如何发展呢?祝宪民给出的建议是:要坚持一把手工程、要进行顶层设计、要量力而行、更为重要的是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此外,他还介绍了几个纺织机械智能化管理案例,如智能工厂、涤纶长丝落丝、丝饼外观检测、仓储包装的信息绑定、圆纬机车间的生产、筒子纱染色以及信息化在服装生产中的各种应用等。
巴基斯坦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侯赛因·海德通过视频方式,对“巴中在纺织行业合作的机遇”进行了介绍。侯赛因·海德说,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来源国,也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和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国。他说,纺织服装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行业,具有众多投资优势,比如:2.2亿元的市场规模,有竞争力的6500万劳动力,商业友好环境,投资保护与激励等,希望在巴的中国直接投资能够积极开展在巴制造业务。
新昌智能纺机印染装备行业协会顾问、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教授胡旭东对“纺织智能制造中的新昌元素”进行了介绍。他说,日发纺机的针织机联网、康力科技的纺织智慧工厂及传感器、泰坦股份的转杯纺生产管理系统、远信工业的智能定型机、万事发机械的自动绕线机等都代表了新昌纺机智能化水平。他还介绍,浙江理工大学与杭州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了天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帮助多家企业如宁波康赛妮、达利丝绸等设计智能工厂整体架构,从采购、控制、销售、仓储、包装等多个工序有效为纺织企业信息化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瑞华(在线)与大家就“混色转杯纺成纱装备与产品研发”话题进行了交流。首先,杨瑞华对色鲜味混合成纱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即具有三维空间混合代替颜料混合,色彩感强,具有立体感,减少污染等优点;具有不能满足小批量多样化的要求,生产成本高等缺点。随后,杨瑞华对智能化三通道转杯纺设备进行了介绍,该设备不仅仅是纺纱设备而是可以人工对话的智能机器,且可实现纱线色彩到织物图案的双向反射设计和生产。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伟强介绍了“纺织智能制造的现状与趋势”相关情况。首先,他对纺织行业的地位、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介绍,强调纺织产业是战略性产业,高性能化纤、碳纤维等新材料范畴的纺织产品已经超越传统穿戴的概念,在医卫健康、环境保护和军工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他对国内外纺织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表示在数据采集、设备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方面我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相信未来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导向下,纺织智能制造能够日新月异,不断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增强绿色智能低碳循环发展新动力。
对话交流
在随后的对话环节,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林郁,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功研究院机械设计部王剑浪,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永法,上海七彩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长进,分别就纺织与智能制造、未来工厂新探索及解决方案、关于假捻变形机差别化设计研究、纺机行业的精益生产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