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邱建林:从跟着跑到领头跑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0 评论(0)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邱建林的座右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是他的经营哲学,也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他和恒逸集团不喜张扬,一路高歌奋进,从化纤行业的跟跑者成为领跑者。
        邱建林当年临危受命,出任濒临倒闭的色织厂厂长,放弃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但一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发挥自己的长处,我适应做什么我去做什么;不是什么赚钱,我去做什么。”
        正是因为这些,2002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恒逸时,发出了“后生可畏”的感叹。

    邱建林 恒逸集团董事长

    邱建林  从跟着跑到领头跑

        30多年前,作为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的萧山色织厂,资产只有几千元。1991年8月,邱建林出任厂长,当时企业资产也不过260万元。
        但10几年后,恒逸集团的产值已经突破了百亿,跻身国内化纤业三强。时至今日,邱建林说出恒逸的目标:“成为一个长寿的企业,百年老店;成为中国500强企业里的百强企业。”这个巨大的跨越是怎么完成的呢?

    创新的价值

        身为一个企业家,邱建林对科研创新工作的认识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科研开发看作是支撑一个企业的生命工程。从他的观点即可见一斑:“因为技术创新投入很大,但未必能保证出成果,一旦创新失败,所有的损失将由企业来承担,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但我是这样跟企业科技人员说的:‘我不怕你失败,只怕你不敢去失败。’”
        在提升产品档次、性能的方式上,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花钱买技术、买设备,以“输血”模式为主;一是以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造血”模式为主。邱建林选择了后者。近几年来,为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恒逸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先是报请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全国第一家新合纤面料开发中心;2002年,与东华大学合作成立东华大学恒逸研究院,开了民营纺织企业与纺织高校合办研究所之先河;2004年,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企业技术中心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高新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工业中心开始启动建设。
        在邱建林的影响下,恒逸对科研人才非常重视,企业在科研体系上的政策是“科研问题上,人员没有编制的限制,投入可以根据需要来增加,目标就是在同业中占领制高点,不要怕失败,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公司对科研部门的考核也采用跟其他部门不一样的考核措施。”在企业文化中,恒逸坚持加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加大培养和培训的力度,并且给企业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宽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梯队,从而实现“百年恒逸”的目标。
        为提高战略执行效率,10年来,恒逸做了几次大的组织架构的再造与完善,建立起由内部部门负责人与外聘专家组成的“恒逸智库”。  

    和竞争对手一起赚钱

      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提高,获取更强大、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恒逸不把竞争对手当作敌对的一面,与兴惠化纤集团合作,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成功涉足聚酯熔体直纺项目,成为“国家级”企业;与荣盛化纤集团携手,再次向化纤产业链上游拓展,进军化纤纺织“主食”PTA,恒逸将成为行业中的“世界级”企业。
       恒逸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内涵就是不把竞争对手当作敌对的一面,与竞争对手双赢发展的决策文化。 邱建林说:“这也是企业文化,而且是恒逸文化的核心部分。”
      这与恒逸高管层的决策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几个人也是竞争,我们联合起来与其他更大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不是更好嘛?”邱建林说。在这方面,恒逸可以说已走在萧山民企的前列。
      聚酯熔体直纺项目因其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和工艺复杂,历为大型国企或跨国公司所垄断。20世纪末,随着国家对民企市场准入条件的逐渐放宽,邱建林瞄准其商机,果断决策,与兴惠集团投资4.5亿元上马熔体直纺项目,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年产17万吨的项目自1999年9月30日开始筹建不到20个月时间就成功投产,成为全国第一家涉足聚酯熔体直纺项目的民企。2002年8月18日,项目二期投产,2003年10月26日三期投产。恒逸年聚合能力达60万吨,跃居全国同行前茅。
      恒逸集团与荣盛集团在浙江宁波的合作项目,更为业界与市场所瞩目,将为恒逸集团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