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潘跃进:“实验室经济”缔造者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0 评论(0)
        潘跃进神采儒雅,喝着黄浦江水长大。他是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完美结合,也是有着浓厚民族情节的上海当代企业家,他研发的“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终结了国外产品在中国近二十年的垄断;他领导的企业首开国内“实验室经济”先河。
        进入他的办公室,感受到的是宁静,这个内敛的创新者哪怕说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体验时,都只是微笑而已。
        潘跃进现在担任着诸多社会工作,这众多的头衔给他带来的是更多的繁忙和付出,而在无数的荣誉和光环面前,他一直保持着独有的谦逊和低调,以及一颗时时感恩的心。

    潘跃进 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潘跃进 “实验室经济”缔造者
        潘跃进的事业,从一场被称为印染业“诺曼底反攻”开始。
        他曾先后参加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项目,在科研攻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当他看到当时国内印染感光制版材料必须依赖进口这一现状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1993年,潘跃进毅然走出了中国纺织大学纺化系应用化学研究室的大门,“反攻”开始了。

        “诺曼底反攻”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一家著名的公司瞄准印染感光制版材料这个空白点,产品长驱直入。而随着中国印花产业在十数年间快速整合和发展,印花这一印染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纺织、家纺、装饰以及工业、皮革等领域。
        在纺织品印花的工艺流程中,有一道关键工序——制版,如同“雕刻”模子一样,制版的花纹要做到外沿轮廓清晰、内部没有孔眼,才能印出色彩分明、没有瑕疵的花布。然而,制版用的感光胶我国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多年来进口产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要价极高。
        潘跃进开始带领科技人员开始了印花制版感光材料的研究,经过数年的日夜攻关,终于拿出了中国人制造的感光制版材料——“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并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一产品质量完全可以和国外公司媲美,而售价仅为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还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并不断向国际市场拓展。价低、质优的产品使纺织厂家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中大公司的产品一时受到客户的青睐,国外公司最终不得不把市场拱手相让,这被业内称为印染界的“诺曼底反攻”。
      “我认为做研发,眼光要远,行业发展了,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当然,因为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支持研发,我们企业的盈利可能少一点,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的话,成本就降低了”,潘跃进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振兴甘之如饴。
      创业仅仅3年,潘跃进依靠科技进步创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把他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印染行业中闻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从无到有,形成三个系列,20多个项目;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地把“舶来品”驱出国门,而且进入国际市场。
        潘跃进被称赞:“从强手中夺帅旗,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用一批又一批新产品向世界展示着中大科技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中大纺织印花感光制版材料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已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向国际市场拓展。更让潘跃进欣慰的是,上海旗篷厂的国旗印制也使用上了中大科技的感光制版材料,而不需要进口了。
        不过,这只是潘跃进所主持的诸多研发项目之一。身为企业家,同时又是科研工作者的潘跃进总是能够把创新和市场结合得非常好,他主持研发的“JR111圆网喷稿蜡”产品销售收入达2400万元;“一种单组分室温快速固化胶粘剂”仅 2005年就销售300吨,利润920万元;“厚重织物的阻燃涂层新工艺”项目一年利税就达780万元。潘跃进在多个领域复制着成功的神话。

    实验室经济

        促进知识转变为技术的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现代化的实验室;现代化实验室通过企业化运作,就形成了既有潜力又有活力的经济形态——“实验室经济”。
        始建于1925年的贝尔实验室,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世界上在公司内部设立研究机构、将科学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潘跃进就看到了实验室经济在美国产生的巨大能量,看到了贝尔实验室的成功底版,他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际性合作伙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建立了产学研与国际化相结合的自主研发体系,以实验室经济为主体,做精、做强,积极建设“中大洁润丝实验室”,立志成为国际性纺织“贝尔实验室”。
        其实,潘跃进在创办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之初,就瞄准产学研与国际相结合的自主研发体系,中大洁润丝实验室研发团队是来自国内外十几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以实验室经济为主体,做精、做强。
        现代化实验室通过企业化运作,形成了既有潜力又有活力的经济形态——“实验室经济”。“中大洁润丝实验室”建成初期每年投入了近1000万元,重点发展功能性、安全防护、健康型纺织新材料。目前,占有世界30%份额的儿童用高背式汽车座椅和童车、童床所采用的功能性健康面料都是由中大科技研制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实验室同时还研制和提供海军、空军用于国防军事的功能性安全面料。
        中大洁润丝实验室紧紧依托市场做科研,产品选择准、成果转化快,不久就做出了成绩,效益可观。此时潘跃进想到的不是分红和享受,不等把赚到手的钱在兜里焐热,他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他马不停蹄地缩短研发周期,填补行业空白,转换一批储藏一批瞄准一批。
        许多人笑他傻,但潘跃进立志要让“中大洁润丝实验室”成为国际纺织界的“贝尔实验室”。他也说自己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因为他常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使他失去许多短期赢利的机会。在他心里,一个目标十分明确:只有整个行业发展了,中大才能更好的发展,只有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腰杆才能挺得更直。变纺织大国为纺织强国,力促纺织行业整体向前发展,潘跃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他总是无私地向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中大科技与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持续进行产业链技术合作,以上海总部为核心,建立了依托国内外高校的研发机构5家,逐步构建起多学科实验室网络;在全国及东南亚、欧洲、非洲地区设立技术服务中心34个,基本覆盖主要客户区域,形成了洲际性技术服务网络。随着成效的逐步显露,投资还将在未来三年内扩大至上亿美元。

    创新新方向

        2007年9月,中大科技以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技术服务参与上海世博会,与20家纺织服装民营企业联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世博会特许产品高级赞助商。这一联合的成功正是始于潘跃进,初衷是“与上海世博一起创造特色、创造品牌、创造文化,向全世界集体亮相,让健康纺织走向千家万户。”
        “现在,大家都在探讨中国纺织业的未来,考验也好,机遇也罢,我一直在想纺织业与绿色科技的相辅关系以及由此可以迸发出的行业生命力。”对于纺织,潘跃进心里有自己的“门道”。
        “我们中大科技公司紧紧围绕健康、安全和功能概念,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集实用性、艺术性、功能性为一体的绿色新材料技术解决方案。纺织品作为一个对人的身心和社会环境具有呵护和调节作用的商品,对人的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以健康纺织理念来引导、指导消费,引导、指导纺织业的发展,必要符合人的健康需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符合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型、循环经济型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只要这样,才能让普通老百姓也穿上健康纺织品,健康不应该是奢侈品。”潘跃进表示,只有创新,将绿色科技与健康纺织相结合,才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同心圆式的产业发展,创新兼顾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的全套节水、节能、高效率绿色工艺及新材料,中大科技形成了技术层生态创新和管理层生态创新相结合的两层次创新系统,建立了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模式,确定了以“生产型、技术型现代服务业”为定位的国际化品牌定位。
        企业发展初期,潘跃进花大量的时间专注实验室研究,常会不自觉地醉心于技术的突破。现在他则喜欢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为企业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和经营模式。潘跃进无师自通地完成了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行业领袖的思维转型——思想领域的拓展、大量信息的融汇贯通,以及他与生俱来的敏锐直觉,让他不但能判断技术的前景,还把握住了企业的未来、行业的前景。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拨开累累的荣誉和创新成果,你看到的永远是潘跃进浅浅的笑,只有在他对待员工的慷慨中,在他捐助民工希望小学、西藏亚东失学儿童的义举中,在他支持行业工作的责无旁贷中,甚至在他接到院士们从远方寄来的资料时所流露出的感动中,你会发现,这个沉静的创新者,还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