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王进军:吉林化纤的“丝路”新传说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10 评论(0)
        也许是南方人的缘故,王进军谈吐温和温和,高兴之余他会憨憨地乐一下。含蓄而内敛,这是王进军的性格,就像说起2002年春天,受命执掌吉林化纤集团的“帅印”时,王进军总是笑称那是一个“高点起跳”的人生转折。
        王进军不喜欢应酬,每天中午都要回到厂区宿舍与母亲一起吃饭,这不仅让他节省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同时也能借机照顾母亲的起居饮食。也许正是由于王进军是如此性感的人,所以吉林化纤经历了所有国企改革的阵痛后并没有让一个职工下岗。
        不可否认,从内心深处王进军是把他的员工当成了亲人,只有亲人才会发自内心地替他们着想,有了王进军的领导,吉林化纤人是幸运的。
        

    王进军 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
     
    王进军 吉林化纤的“丝路”新传说
     
        2006年12月29日早上7点,天还擦着黑,王进军如往常一样出了家门;7点半,吉林化纤的职工们还没上班时,王进军已经开始巡视车间了。这样的习惯王进军从进吉林化纤起就养成了,无论酷暑寒冬,风雨无阻,他每天要比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到厂,巡视主要的几个工艺车间,对其质量、安全进行检查、掌握第一手情况。
        “我是搞设备出身的,因此对很多事情看得比较细,到现场总能发现一些问题。”王进军说。现场有了这样一个懂设备、懂技术的专家型领导,出现什么问题都能顺利解决。
     
        规避拥堵的市场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规避拥堵的市场。”这是王进军经常说的话。
        王进军精心研究,做出了“做大腈纶、做精粘胶、做强原料基地、做优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瞄准腈纶市场空缺,填平补齐15万吨腈纶项目二期工程,使腈纶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实现了全球最大;优化粘胶长丝生产控制,改造扩能差别化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发挥了自主产权的优势;开工建设10万吨竹浆粕项目,有效地规避了全球木浆、棉浆供应短缺的问题,为粘胶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
        近几年王进军带领公司员工在自主创新上开拓进取,先后开发出麦饭石功能纤维,粘胶着色纤维、荧光丝、黑色丝、甲壳素改性粘胶纤维、新型抗紫外线纤维。他还积极主张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与宏大研究院、邯纺机等多家国内外研发单位开展广泛的产品和技术合作,JH102新型纺丝机改造,使产品品质大幅提高,达到了丝饼内外均质、定重定长等指标要求,极大地拓展了公司产品技术的领域。
        王进军依托“T3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专利技术,建设5000吨碳纤维原丝改造项目。一期工程于2009年8月投产,达到了年产1500吨碳纤维原丝的能力。2012年,该项目可全部竣工,产量和质量将居全国首位,吉林化纤将成为“中国碳谷”。
     
        “大化纤”
     
        “大化纤,必须是跨地域,甚至跨国界的企业。”这是吉林化纤的方向,“大化纤”在王进军心中构思已久,“吉林化纤40多年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它不能做一艘小船,至少要做一艘巡洋舰,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在这一思路下,吉林化纤在跨地域、跨国界之间,已经开始运作。
        吉林化纤近几年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确实不少,这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谈到自主创新时,王进军坦诚地说:作为化纤企业主要是引进或开发先进的生产线,主要盈利点还是在生产腈纶、粘胶长丝上,对于自主研发的确很难。
        难并不意味着不去做。吉林化纤成立了有50多人的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竹浆纤维的研制开发,目前竹浆纤维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王进军介绍,这几年随着我国棉花欠产,棉短绒价格增高,公司决定找一种替代品,最后选用竹子。当时他们用了很多竹子做试验,结果发现四川那边有几种竹子生产出来的效果比较好。研制出来后通过日本检验,发现竹子有天然的抗菌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竹浆纤维生产专利的优势,王进军还大胆投资1717万元收购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原属股份公司的全部股权,实现了对天竹公司的控股。
        开发了竹纤维以后,王进军他们越发重视品牌效应,因此还利用竹纤维结成了产业联盟,保护他们的竹纤维产品。竹纤维联盟所有的下游客户用的是吉林化纤的竹纤维,目前他们的竹纤维已经是供不应求。此外,集团在河北藁城有个研发基地,专门研究用麻、草、芦苇来做浆泊,都是为了将来找一种替代品,用可以再生的原料替代棉短绒。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