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张炳林:就怕没有挑战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8 评论(0)
         “宁愿不吃饭,也要把事干。”率直的张炳林,做起事情来更是果断刚毅,没有半点含糊。凭着这股干劲儿,他撑起了德利源脊梁。
         他用宽阔的肩膀,担起了一个企业从倒闭到兴盛的重任;他用智慧的双手,托升了一个产业的由弱到强的梦想;他用创新的脚步,走出了麻纺人的骄傲与辉煌。然而,他是那么的低调内敛,却又豁达开朗;那么的镇定自若,又果断刚毅。在他身上,流淌的远远不止山东人的豪气与壮志,还有激情和力量。
         “要是有50%的国人能穿上麻、喜欢上麻,我愿意下辈子还继续和麻打交道。”话音未落,他已哽咽,满含热泪,激动不已。这是他的真情释然,也是他的毕生宏愿。
        
    张炳林 诸城市德利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炳林:就怕没有挑战
     
         “1998年全国纺织压锭,多数纺织企业不景气,诸城市苎麻纺织厂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于是我接收了停产的诸城市苎麻纺织厂的厂房设备和部分职工。”张炳林说道,“那时候,包括家人在内,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甚至还威胁我,不许接手。工人上了7天班就开始闹事要求发工资,人心涣散;生产恢复没有多久又遇到了水灾;人为制造生产事故不断……那时候,甭提多揪心了。”
         就算这样,困难依然没有吓到这个山东硬汉,反而使他更加坚定执着。顶着各方面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他狠抓管理,大胆改革分配制度、用工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主动挑起开拓市场的重任,走南闯北一走就是几个月。最终他以诚实守信的人格,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更以一流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迅速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欧美等海外市场,上任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宁愿不吃饭,也要把事干。要干,就得认真的干,还得干得比别人漂亮。”张炳林笑着说:“我不能认输,输了对不起这么多员工的信任。所以我得时时刻刻强大着、前进着,只有自己走在最前面,队伍才能不落后、不受制于人。”
         从2001年企业改制为诸城市德利源纺织有限公司到淘汰、更新全部设备;从原来的1.5万枚纱锭、360台织布机发展到现在的拥有麻棉混纺纱锭10万枚,精梳纱锭3万枚、布机1000台以及亚麻湿纺纱锭1.7万枚、气流纺纱1344头……德利源在张炳林的带领下,华丽的完成了转型升级,迅速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想赢就得跑在最前面
     
         “2020年,随着纺织强国目标的实现,相信那时候大家对麻的认识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是全国有50%的国人穿麻、喜欢麻,你想光13亿人口的中国就将是多大的市场。可以说,未来麻纺的市场空间巨大。因此,要想赢得这次比赛,我必须跑在最前面,做精做强。”张炳林充满自信的说道。
         成功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为了迎接挑战,抢占市场,张炳林从来不敢懈怠,对他来说,天天都是危机、天天都得创新。对此,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我们研发的精梳高支亚麻棉高档服装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还研发生产了引领市场潮流的汉麻纯纺系列和混纺系列产品,成功开发出了精梳80支和100支汉麻棉混纺纱,其汉麻棉混纺纱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张炳林表示:“今后,德利源将维持在2000万米布、15000米纱的基础上,不再扩大规模,而是把产业做精做强,精力集中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并不断加强与服装企业的合作,共同来开发和扩大麻纺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此同时,还将向终端产品靠拢,力争在明年创建自己的服装品牌。并着手在牡丹江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不仅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企业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我国麻纺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尤其是苎麻纺织设备和黄麻前纺设备将近30年都没有更新,亚麻的后整理设备也长期落后。”他说:“虽然我们绩效改革有所成绩,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要想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还得依靠新技术、新设备,不然就算我们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再次呼吁,希望协会领导和纺机企业多关注我们麻纺,多研发出一些新的设备来。”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麻纺织生产基地之一,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不成魔,不成佛。压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责任,更是动力,德利源不怕磨难,就怕没有挑战,战斗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张炳林笑着说。
        
    团队创新才是真的创新
     
         “近几年来,德利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研发,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创新路。面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麻纺必须走高精端路线,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才能促进产业提升。”张炳林表示,为适应国内和国际纺织品市场发展形势,德利源早放弃了纯棉、涤棉等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并将麻类产品定位于公司长期战略主导产品。
         据了解,为加大麻纺织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张炳林积极研究对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为德利源的创新发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德利源已成功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亚麻、苎麻、汉麻系列纱线和坯布等300多个品种,成功地扩大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研发的纯亚麻粗平布经中国流行面料评审委员会评定,入围2009/2010年度“中国流行面料”;精梳高支亚麻棉高档服装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德利源不仅研发生产出引领市场潮流的汉麻纯纺系列和混纺系列产品,还成功开发出了精梳80支和100支汉麻棉混纺纱,德利源汉麻棉混纺纱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创新,让德利源尝到了甜头。”张炳林高兴地说。
         为了促进麻纺行业的发展,《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开发苎麻等我国独特资源的纺织加工技术,实现纺织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档化,到2015年实现纺织产品附加值提高10%。如何对接“十二五”,提升企业发展,张炳林表示:“麻纺作为天然绿色环保产品,市场空间很大,未来5年麻纺大有可为。德利源将密切与服装、产业用、家纺等相结合,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向终端市场扩张。”
         产品创新,让德利源不仅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道路,公司还先后被授予“中国麻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前50名企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投资山东最佳企业”、称号。张炳林也因创新,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010年度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等殊荣。
         创新,使德利源走向更远……
        
    50%的国人穿麻
     
         麻,作为“天然绿色产品”,不仅吸湿透气、抗菌舒适,还防静电和紫外线,是绝对的绿色低碳环保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风靡,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麻纺产品80%出口,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真的是很少。这么好的产品,不能在国内大范围流行,叫人痛心。”张炳林毫不掩饰的说道,德利源一定要生成出更好、更舒适的麻产品来,叫更多的国人来喜欢麻,穿上麻。
         “我相信,总有一天国人会意识到麻的好处。只要有50%国人穿上麻,我宁愿下辈子还继续和麻打交道,13亿人口的中国可是大市场。”张炳林激动地说。为了积极开拓国内,德利源不断不断建设和完善全国营销网络,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山东德利源麻棉纺织(香港)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凯然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了10个销售业务办事处,产品畅销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北京、香港等省市区及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一流的质量,德利源得到了国内市场的充分可定。去年以来,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但这还不是最终目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50%的国人穿上麻。”他表示,今后国内市场将是主攻对象,未来几年将不断调整国内销售渠道,加快建立大客户群,在巩固原来的大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新兴大客户,向家纺、产业用、服装很产业领域靠拢,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国际市场方面,“我们还努力扩大产品出口份额,增加产品出口比重。近几年来,公司产品出口额以35%的平均速度递增,出口额现已占到总销售额40%以上,产品销往美、欧、日、韩等国家,极大的提高了德利源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企业的核心,一是研发,一是销售。德利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目前渠道的大力完善和布局,势必如虎添翼,为德利源插上腾飞的翅膀。张炳林的思路很清晰,定位也很明确,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企业的发展要走向哪里。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